掃一掃 直接在手機上打開
停車需求是土地開發和利用強度、機動車保有量、停放成本、車輛出行水平以及交通政策等因素影響的結果,停車需求預測相關方法及模型應充分考慮其對停車需求量的影響,這些影響因素可以概括為:
(1)城市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一般而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的城市,土地利用集約程度、城市機動車擁有量以及車輛出行水平都更高,停車需求也越大。城市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城市人口、人均收入和個人消費意識,這些都與城市停車需求量密切相關。
(2)規劃區內的土地利用及未來發展狀況。土地利用的不同,單位土地面積的所產生的停車需求也有所不同,例如,對于同樣面積的農業用地和商務用地所產生的停車需求有著很大的不同,相同土地面積的開發強度不同,停車需求也不同。例如,用容積率作為評價指標,通常,容積率越大(意味著開發強度越大)、停車需求量越大,反之亦然。
(3)規劃區內的機動車擁有量。這是產生車輛出行和停車需求的必要條件,車輛增長(尤其是客車增長)是導致停車需求增長的更重要因素。機動車擁有量的增加,將使停車設施的需求增大;另外因為車輛的停放時間一般比行駛時間長很多,也就是說,城市中的車輛大部分處于停放狀態。而且每輛車需要的停車泊位不只一處,統計結果表明每增加1輛汽車,將產生1.2一1.5個停車泊位的需求。
(4)規劃區內的人口及就業情況。人口及就業情況的變化意味著消費量的變化和使用交通工具的機會變化,停車需求量也會隨著改變。例如,以人們的平均收入為評價指標,通常,平均收入越高(意味著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停車需求量越大,反之亦然。
(5)城市發展戰略、交通發展策略、交通整體規劃,以及停車管理的水平,這些對停車需求的干預是決定性的。鼓勵私人交通和寬松的停車政策會刺激停車需求的增長,這方面70年代前的美國是個典型;反之,優先發展公共交通、限制私人交通和停車控制政策將起到抑制或減緩停車需求增長的作用,這方面新加坡、香港比較典型??紤]我國現階段交通發展水平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應該實行控制城市機動車數量、鼓勵大運量公共交通、通過經濟杠桿控制停車需求的增長等政策。這些政策會對停車需求產生直接影響。鼓勵公共交通政策,本質在于限制個體交通,以提高有限的道路資源的利用程度,對個體交通的限制會抑制靜態交通需求。控制停車泊位供給與嚴格收費政策,停車泊位供應的緊縮會造成城市停車泊位的供不應求,使其使用價格相應提高,對泊位供應的持續控制可以使停車收費維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從而長期控制需求的增長。
(6)其它影響因素,例如,城市的地理、氣候條件、風俗習慣、文化等,都會對停車需求產生影響。具體到某個(或某些)停車場,停車需求又受到停車場、停車者等特性的制約。停車場的地理位置(距離目的地設施的距離)、收費費率、停車場結構(它關系到存取車方便程度、安全性等)、周邊道路的交通狀況等因素都會影響到停車者對停車場的選擇,從而影響到停車需求;停車者年齡、職業、收入以及停車目的等因素都會影響到停車者對停車場的選擇,從而影響到停車需求;停車誘導信息是否完善等因素也會影響到停車者對停車場的選擇,從而影響到停車需求。